“策话疫情”系列是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
调集多名律师和助理,对疫情期间已经出现和后疫情时期预计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选出了七个业务专题和一个特别专题,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性整编,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的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栏目。

      本研究报告中除第三章《疫情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外,均为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及助理的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中策疫情法律问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梁强、黄强、陈万林、李福来、赵伯洋、王艺雄、冯宪军、袁杰、陈春、程冲、孟琦、祝琳曦、刘航宇、孙倩、张琪、赵建勇、李蓓蓓。

 


 

        前言: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逐渐向全国蔓延。这场旷世未有的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而且这种影响或将更加深远。

      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调集多名律师和助理,对疫情期间已经出现和后疫情时期预计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选出了七个业务专题(政府物资调配、慈善物资捐赠、政府采购、政府征收/征用、民商事合同问题、疫情相关犯罪问题、出口信用保险)和一个特别专题《言论自由、谣言与舆情管理》,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性整编,最终形成近50万字的研究报告——《后疫情时期有关法律问题研究与思考》(创作继续中…)。

      报告以电子书方式发布后,收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和诸多建设性意见,其中不乏一些行政领导、学界专家和业内同行,在此我们深表感谢!鉴于报告的篇幅太长,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从今天起推出“策话疫情”系列,本所公众号将每天向读者推送一篇本所的原创作品。

 

疫情对商业合同的影响专题(二)

 

      (三)新冠疫情对疫情发生前已经成立合同的影响


      1、对金钱义务履行的影响

     
      (1)金钱义务不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依通说,金钱义务一般不适用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合同法》第10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合同法》第11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的除外。”也就是说,对非金钱义务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时,则对方可以不要求实际履行。对金钱义务违约方承担的违约责任是继续履行,不发生履行不能。

       
      金钱义务是各种义务中能简便、高效履行的义务,可以以转账、汇款、支票、汇票、本票、现金等多种形式履行,新冠疫情发生并不能影响到义务人在客观上不能向另一方当事人履行支付义务。

     
      (2)迟延履行金钱义务的违约责任可因不可抗力免除。

       
      新冠疫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到了义务人履行支付金钱义务的时间,如义务人被隔离观察、被隔离治疗期间,无法自行或委托他人办理付款事宜,这此种情形消失后,义务人仍应当继续履行支付全额金钱义务,对于逾期交付期间可能产生的违约责任,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另一方当事人予以免除。

     
      (3)双务合同中,履行金钱义务人可以通过主张履行抗辩权实现暂时或永久不履行金钱义务。

       
      在双务合同中,新冠疫情可能对金钱义务的对价义务(如买卖合同中的交付货物义务、租赁合同中的交付租赁物义务、运输合同中的运输义务等)产生重大影响,此种情形下,作为支付金钱的义务人可以通过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实现延期支付、不支付或少支付金钱,而不是依据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延期支付、不支付或少支付金钱。

 

      2、对非金钱义务履行的影响

       
      非金钱义务种类繁多,与金钱义务相比,履行非金钱义务往往更复杂、耗费时间更长、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多,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新冠疫情对非金钱义务的履行影响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新冠疫情造成非金钱义务完全不能履行,适用不可抗力。

       
      标的物全部灭失或毁损,导致合同履行的客观不能,当事人免予承担违约责任;如不可抗力发生后,合同履行在客观上仍为可能,但合同目的已根本不能实现,则合同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对此,《合同法》第94条在规定法定解除权的情形时也作了明确规定,即将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作为法定解除权的第一种情形。

       
      例如,酒店被政府征用作为集中隔离场所,导致酒店在客观上不能按照预定订单向预定单位提供客房等服务,此时酒店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免除相应违约责任。

     
      (2)新冠疫情造成非金钱义务部分不能履行,适用不可抗力。

       
      当事人可以免除部分不能履行的责任,对于仍可履行的部分,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如果对方认为仍有履行之必要,则也可以实际履行尚存部分的义务。

     
      (3)新冠疫情造成非金钱义务不能按期履行,适用不可抗力。

       
      合同履行期限内发生新冠疫情造成当事人履行迟延的,当事人可以免除迟延履行的责任,合同是否继续履行依当事人自由协商决定,可以继续履行,也可以解除。当事人迟延履行后才发生不可抗力的,当事人不能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因为当事人陷入履行迟延,即已构成违约,自不得对自己违约后发生的任何事由援引为免责的抗辩事由,此正体现了对违约行为的制裁。

     
      (4)基于新冠疫情造成合同基础根本性变化,继续履行会显失公平的,严格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5)基于新冠疫情造成合同的背景、条件发生变化的,但未达到显失公平的程度,适用商业风险分配原则。

 

      3、对常见典型合同项下的义务的主要影响

     
      (1)新冠疫情对租赁合同的主要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时依合同约定尚未交付租赁标的物的,居住用房原则上不受新冠疫情影响,按合同约定履行;营业用房因受基于新冠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的影响,可以租赁标的物不适租,风险由出租人承担。

       
      新冠疫情发生时依合同约定已经交付租赁标的物的,因出租人已经交付对价,承租人应当依照约定按时足额支付租金,也符合以交付为风险分担分界点的原则;若承租人因基于新冠疫情采取的防控等措施不能按时交付租金的,可以构成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除逾期支付租金的违约责任。

     
      (2)新冠疫情对买卖合同的主要影响

       
      非金钱义务已经履行的,金钱义务人应当按时履行金钱义务,确因基于新冠疫情采取的防控等措施不能按时履行的,可以构成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除逾期履行金钱义务的违约责任。

       
      非金钱义务因新冠疫情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可以以构成不可抗力为由解除或变更合同并免除相应违约责任;因新冠疫情导致非金钱义务不能按时履行的,可以以构成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除逾期履行违约责任。

       
      涉及与防疫物资有关的买卖合同,因新冠疫情导致合同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可以谨慎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变更或解除合同;未导致合同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未达到显失公平程度的,应当使用商业风险自行承担的原则。

     
      (3)新冠疫情对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影响

       
      因新冠疫情影响工期的,可以构成不可抗力要求相应顺延工期、免除相应逾期竣工的违约责任。

     
      因新冠疫情引起防疫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的,原则上不构成不可抗力,谨慎适用情势变更。

     
      (4)新冠疫情对赠与合同的主要影响

       
      与新冠疫情相关的赠与主要涉及各种物资捐赠,这类捐赠原则上不能随便撤销。附条件(如定向捐赠)捐赠的,接受捐赠人必须将相应物资按照所附条件要求使用。

     
      (5)新冠疫情对旅游合同的主要影响

       
      受新冠疫情影响,景区暂停营业,交通管制,外出旅游活动暂时受限,导致旅游合同无法按期履行。

根据《旅游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旅行社向旅游者做出说明后,双方可在合理范围内变更旅游合同,比如延期出行,并对包括费用支付在内的相关条款做出新的约定,因合同变更所产生的增加费用由旅游者承担,所减少的费用由旅行社向旅游者退还。

       
      如果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同样根据《旅游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旅游合同。旅行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四)建议


      1、在立法层面(含出台司法解释),完善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方面的规范

       
      现行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脱离了具体的案件事实情况,只作普遍意义上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某个客观情况虽构成不可抗力但对合同义务的履行不产生任何影响,此时分析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没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某个客观情况被从普遍意义上定性为不可抗力,会成为某客观情况在其他案件中构成情势变更的造成障碍(《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对情势变更的描述明确排除不可抗力)。因此,需要对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的相关规范进行完善。

       
      此外,情势变更制度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规定以来,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对情势变更的研究、适用水平都比较高了,在适用程序上完全没有必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否则,会因报请程序繁琐导致许多案件应当适用情势变更而不适用。


      2、鼓励当事人共克时艰,友好协商解决合同履行中的各种问题

       
      新冠疫情系突发事件,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位高权重,无论你是农民还是企业家,无论你是合同义务的履行方还是合同权利的享受方,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直接冲击。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一派祥和的生活氛围,因为新冠病毒通过接触和飞沫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而且不易被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疫情肆虐的时期独善其身,所以唯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控制、消灭疫情。

       
      因此,在应对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及法律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态度,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各方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处理暂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和困难,避免将矛盾激化。司法诉讼是解决各方争议的有效方式,但是不是唯一方式,律师、法官在处理涉及新冠疫情相关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或其他多元调解的方式来解决争议,避免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争议集中暴发,给社会运营带来其他不利的影响和冲击。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86 01064426767
  • 邮箱:office@zhongcelaw.com
  •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705
微信公众号
zhongce@xisigj.com 粤ICP备15009961号 (粤)[2017]第06-23-7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