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话疫情”系列是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
调集多名律师和助理,对疫情期间已经出现和后疫情时期预计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选出了七个业务专题和一个特别专题,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性整编,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的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栏目。

      本研究报告中除第三章《疫情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外,均为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及助理的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中策疫情法律问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梁强、黄强、陈万林、李福来、赵伯洋、王艺雄、冯宪军、袁杰、陈春、程冲、孟琦、祝琳曦、刘航宇、孙倩、张琪、赵建勇、李蓓蓓。

 


 

        前言: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逐渐向全国蔓延。这场旷世未有的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而且这种影响或将更加深远。

      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调集多名律师和助理,对疫情期间已经出现和后疫情时期预计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选出了七个业务专题(政府物资调配、慈善物资捐赠、政府采购、政府征收/征用、民商事合同问题、疫情相关犯罪问题、出口信用保险)和一个特别专题《言论自由、谣言与舆情管理》,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性整编,最终形成近50万字的研究报告——《后疫情时期有关法律问题研究与思考》(创作继续中…)。

      报告以电子书方式发布后,收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和诸多建设性意见,其中不乏一些行政领导、学界专家和业内同行,在此我们深表感谢!鉴于报告的篇幅太长,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从今天起推出“策话疫情”系列,本所公众号将每天向读者推送一篇本所的原创作品。

 

疫情期间常见犯罪问题(一)

 

       202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紧急出台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03年解释》”)。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针对本次疫情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2020年意见》”)。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真实案例或新闻报道,对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可能涉及的各类刑事犯罪进行梳理并分析。
 


(一)有关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犯罪


       面对疫情,防控为第一要义。然而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抗拒疫情防控的行为却屡见不鲜。抗拒疫情防控不仅不利于国家从整体上控制疫情,同时也增加个人感染的风险,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相关部门必然要采取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行为。
 

     《刑法》中规定的与抗拒疫情有关的罪名主要有三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以及妨害公务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例如,2020年1月28号,在湖北省孝感某医院内,某病患恩将仇报,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竟然故意摘下口罩对着诊室猛咳,意图传染给对他救治的医生。荆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护士称,一些病患的心态非常恶毒,明知道自己生病会传染也不带好口罩,甚至强拉护士口罩对护士喷气。病患明知已被感染故意向他人传染病原体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以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意见》将以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具体表述为:“1.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
 


       妨害传染病防治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作为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应该无条件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配合隔离治疗,拒绝配合的应按照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例如,“非典”疫情期间被告人王某,系某中西医结合诊所法定代表人,2003年4月24日王某收治发热病人成某,5天后成某因治疗效果不明显转院,5月8日被省胸科医院确诊为“非典”(SARS)病例。患病期间,王某指派护士张某护理治疗,致使张某被直接感染。王某因怕被吊销营业执照,于5月3日悄悄将护士张某辞退,致使张某在某大型城市滞留6天。在此期间,王某与其电话联系两次,却未向有关部门汇报任何情况。张某其后回到老家,私自输液进行治疗,先后与31人密切接触,其中涉及6个乡、9个村、4个单位,造成“非典”疫情传播,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王某被依法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追究刑事责任。
 

       妨害公务是指在疫情期间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行为。例如“非典”疫情期间被告人金某某驾驶汽车为自家购买花生种子,在返程途中经过国道交界处一个为控制“非典”疫情而设立的消毒站。因急着赶回家种花生,金某某未理会值班民警阻拦,径直把车开到车辆所排长队的最前面企图“夹塞儿”。民警席某拦住车,要求金某某按顺序等候消毒,但金某某拒不接受消毒,劝解无效后,民警席某要求其出示驾照并接受检查。金某某其后拳击席某头部,致席某轻微伤。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金某某将车停在路中,拒不配合检查和消毒,且将正在执行公务的民警打伤,致使消毒站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造成现场秩序混乱,构成妨害公务罪。

 

       法律依据: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一百零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零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解释】

     
       《2003年解释》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2020年意见》第二条(一):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1)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司法解释】
 

        《2020年意见》第二条(一)第三项: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3、妨害公务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司法解释】
 

       《2003年解释》第八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2020年意见》第二条(一)第四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疫情防控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二)有关暴力伤医的犯罪
 

       医患纠纷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自2019年底至今国内集中发生多起病患或病患家属暴力伤医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间,伤医事件也极有可能发生。医护人员是应对本次疫情的中坚力量,是救治病患的主力军。因此,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依据《刑法》暴力伤医行为涉及的罪名主要有: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侮辱、诽谤罪以及非法拘禁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疫情防控期间,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或者对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装备、吐口水等行为,致使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寻衅滋事罪是指有以下几种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随意殴打医务人员,情节恶劣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侮辱、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以侮辱罪或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1、故意伤害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司法解释】
 

      《2003年解释》第九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2020年意见》第二条(二)第一项:在疫情防控期间,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或者对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装备、吐口水等行为,致使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寻衅滋事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
 

       《2003年解释》第十一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2020年意见》第二条(二)第二项:随意殴打医务人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第三项: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侮辱罪或者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第二条(六)第二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3、侮辱罪、诽谤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司法解释】
 

       《2020年意见》第二条(二)第三项: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侮辱罪或者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4、非法拘禁罪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 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司法解释】
 

       《2020年意见》第二条(二)第四项: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86 01064426767
  • 邮箱:office@zhongcelaw.com
  •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705
微信公众号
zhongce@xisigj.com 粤ICP备15009961号 (粤)[2017]第06-23-7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